吴一 官方网站 +收藏:http://wuyi.orgcc.com

实名认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吴一 寄情花鸟写精神
2012-06-06    浏览(832)    作者:韩伟荣    来源:吴一 官方网站

洛阳人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牡丹千年飘香,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人才辈出,书画家更是层出不穷,吴一就是其中一位国画艺术的孜孜探索和创造者。

古人论画曰:“远观其势,近取其质。”一幅画的“势”与“质”,归根结底须从笔墨上来体现气韵生动。作为一位学院派画家,吴一特别关注画面的造型,她以自己经过美术学院系统训练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严谨地描绘着花鸟画。

观吴一的画,虽非刻骨铭心,却也感触颇深。她用粗拙的线条勾勒其所摹之物,简洁明快、静谧典雅,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如果细看吴一的画,还透出一股书卷气,说有点儿文人画儿的味道亦不为过。

以牡丹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和牡丹本身一样,自古以来,广受人们喜爱,今人亦不例外,尤其是牡丹花都洛阳,画家们得资源便利,习画者众多。

吴一也画牡丹。但她不像有的画家,把牡丹的花瓣画很散、很开,吴一画的牡丹花瓣是“站立”的,花瓣一个个、一层层,向着上方,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冲击力,表现了一种很强的诉说欲,似乎在告诉读者“她”的存在春天更美丽,人间更美好。

纵观吴一的牡丹画,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枝干用笔老辣显得苍劲有力,花叶虽不多,但了了几笔就有厚重感觉,显示了吴一的笔墨功夫。

齐白石有一幅《他日相呼》,是画与题跋相契相生的经典之作。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表示虽然现在互相争夺,但是日后便会需要彼此,互相呼唤。

吴一借用白石先生“他日相呼”之题跋,也画了幅《他日相呼》:在竹林一角,从远处先后飞来两只小鸟,静静地栖憩在竹茎上,它们也许还有点陌生,分别在两根竹茎上相望,在享受了竹林的幽静后,渐渐熟悉起来成为朋友,相约日后再见……

从画理上讲,画面中两只小鸟的出现,使本来静态的竹石生动鲜活起来,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具有了意境美,整幅作品更显灵气。

清代画家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吴一的这幅《他日相呼》应该说是继承了石涛的传统。当今中国之“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他日相呼》传达了吴一对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向往。此画2010年入选河南省第十五届美术新人新作展。

经过数十年的磨练,吴一的花鸟画已显成熟,种类涉及梅、兰、竹、菊、紫滕、柿子等。

俗话说“言为心声”,其实用在绘画上可以说“画为心声”。画家在创作完一幅画后,大都会有题款或题跋,这题款和题跋就是画家所要表达的主题,通俗点说就是画家的心声。既使没有题款和题跋,同样也是一种“心声”,不过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由读者自己去理解、去体会。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无声的歌。它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却令人喜爱。白居易写竹曾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请看吴一画的无题款竹。这是一幅很有个性的竹画,画家用了山水画中的皴、擦、勾、染技法,竹的主杆劲挺有力;在构图上,一根折断的粗壮竹茎斜向下方,较为吸引读者的眼球,还有数根横向的细竹茎,纵横交错,画面显得更为丰富。通过描画折断的竹茎,以及折向不同方向的竹茎,吴一突破画竹的传统形式,增强了作品的活力。此画2011年获河南省第十六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在吴一的花鸟画中,一枝一叶、一花一石,亦或飞禽,既表现了画面之美,更有着笔墨情趣,她用最能表达艺术上 “似与不似”之美的手法,以求获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期待吴一用真诚去接近自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去描绘大自然的美,并在充满挑战意味的创作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达方式,以及画家的情感诉求和精神寄托,那么,她所创造的艺术,就更能够打动人,感染每一位读者!

吴一,你以为如何?……

标签:吴一 官方网站
上一篇:户外广告
下一篇:户外广告
我来说两句
0 人参与评论,查看详情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验证码: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